公积金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设计、定价与发行

 

 

 证券公司作为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主要的承销机构,同样也可以在公积金贷款证券化方面,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一是在产品和结构的设计方面,二是在整个发行阶段,包括整个项目推介、销售、定价、投资者互动交流等方面。今天我想从公积金证券化产品本身的特点、我们对市场的看法等方面来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。

  

 

   一、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。

这两年资产证券化市场是非常火的。从这张图上(见下图),20142015年市场发行规模非常大。

最主要的还是银行间市场对公资产的证券化。从今年来看,我们认为对公资产的证券化发行规模应该会下降。主要的原因是:第一,作为银行最优质的资产,大家没有太多愿意拿出来了;同时要挑选合格资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。第二,对公贷款的证券化动机还包括规避信贷规模、提高资本充足率等问题,但这些问题在今年都不是问题。今年,在大的背景下,什么产品是主要的发展方向?我们认为,与个人相关的个贷资产是今年大的发展方向。在个贷里面,最核心的应该会涉及到两类:一类是个人住房相关的,包括发行的个人住房抵押的RMBS,包括公积金中心发行的公积金贷款的证券化。第二个,车贷这类高分散性、也比较成熟的资产。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方向,包括个人消费贷,包括未来推出的信用卡贷款定。2016年,我们有望看到一些大规模发行的产品。

  目前主要城市公积金贷款的情况,全国公积金缴存余额在7万亿左右,贷款余额在4万亿左右,应该说结余还是非常大的。但某些地区和某些城市的贷款比例还是非常高的,有10多家都在85%以上,因此从公积金中心角度说,还是有证券化需求的。

  对公积金中心有什么意义?简单来说,我们认为有核心的三个意义:1、融资。刚才上海公积金中心的徐处也讲到了,目前公积金中心现在还没有一个相对合法、合规的融资渠道,而证券化为公积金中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融资渠道。2、资产与负债的久期匹配。公积金中心资产的久期都非常长,资产和负债如果不匹配会导致错配的风险。通过证券化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3、配合国家今年对于房地产的政策。推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是今年一个非常大的任务,公积金中心作为政府下的事业性单位,在去库存和信贷投放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。信贷投放之后,会涉及到证券化的问题。对公积金中心而言,主要的意义应该是在这三个方面。 

目前已经发行的产品情况。银行间市场目前发行了5单产品。除了银行间市场外,还有另外一个市场,就是交易所市场,主要是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来发行,目前大概也有5单左右的产品发行。除了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市场之外,还有一块大家不太关注的市场,就是私募证券化的市场,有的可能是通过券商的报价系统,有的根本就不上市。因此,从公积金证券化的渠道上来讲,可以分银行间、交易所和私募证券化。

 

   二、如何设计公积金产品。

  1、公积金贷款的特点,一是分散性非常好。二是资质非常好,基本没有出现什么违约的。三是期限很长,一般都是2030年的贷款。

2、证券化的两种方式及产品特点比较。

银行间市场公积金证券化产品的特点是发行规模大、期限长、发行利率相对较低,结构设计上基本属于标准结构。由于需要资产出表,因此次级档品种如何消化是一个难题。

交易所市场已发行的公积金产品,更多在期限上进行了处理。即将长期限的资产,通过设置投资者回售权、发起人赎回权等式,转化成3个月、6个月等短期限产品。每3个月、每6个月之后大家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。这个与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基金、券商及资管等为主有关,太长期限的产品发行的难度相当大,融资成本也比较高,可能超出公积金中心能够承担的范围。这种期限安排的方式,可能会使得公积金中心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。但目前看,这种风险是比较可控的。第一个,对短期限的产品,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。可能除了银行外,包括我们的理财和广义的基金,对这块的需求非常大。第二块,这类产品的资质本身没有什么问题,预计大家会持续投资,更大概率就是和投资者之间重新定价、重新商量价格的过程。第三块,和我们的融资有些关系。我在考虑做什么样安排的时候,我做一个多大的发行规模?目前银行间市场还是我们的主流,可以支持比较大规模的发行。在交易所市场上,从发行规模来说,相对来说会偏小一些。此外,私募更多用于比较紧急、规模比较小的融资,相对而言私募的成本也会略微高一些。

 

三、住房公积金证券化产品的投资。

目前,不管是银行间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的公积金证券化产品,主流投资者仍然是商业银行。为什么商业银行会成为最主流?一方面是银行本身的资金成本比较低,二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,银行投了证券化产品之后,风险权重只有20%,和其它所有的机构相比都是独特的优势。长期来看,确实需要引入更长期的投资者,更长期的投资者无外乎就是几类。一类是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,一是国内的保险公司,总体而言保单成本是比较高的。基本上,我们目前发行的ABS产品,如果它不能够做一些杠杆或者是流动性的安排,基本上可以说是投一单亏一单。第二,保险公司也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,可能需要保监会进一步放松。保险公司投ABS的规定,是在保监会下发的《金融产品管理办法》里面规定的。这个《办法》里面基本上把ABS产品、金融产品、信托产品、私募产品,都看做是同一类产品。一个很直接的后果,我们投资了这么一个债券之后,计算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比率的时候,会大幅度下降。我要投3A的债券,我投1亿,计算偿付能力的时候会算到9000万,但我投一个ABS的产品,可能只会算7000万这样的水平。这样,对很多保险公司而言更没有动力做了。还有一些境外的投资者,去年我们发行很多车贷ABS当中,有些境外银行、境外机构,对这个产品非常关注。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非常不一样,国内证券化市场主流还是对公贷款,也就是CLO,但是境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车贷是市场的主流,也是境外机构投资者非常熟悉,或者说是比较愿意接受的产品。对于今年来说,这块也有比较大的变化,境外机构参与这块市场的热情有明显的下降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和人民币的贬值有关。在过去几年,人民币升值的时候,大家很有兴趣拿人民币资产的。现在有贬值预期的情况下,可能大家参与这类资产不那么容易,这可能是我们未来销售推广会注意的方向。还有一些银行理财或者是基金和券商类的机构,这类机构目前还不足以支撑起我们这块的市场。一方面是本身成本的要求,二是像ABS这类产品本身的估值,还有流动性,还有回购融资的一些功能上,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。目前来看,主流机构仍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,其它还是作为辅助。

机构在投资时候的关注点,一是信用风险。对于公积金证券化产品,目前基本上可以完全不用考虑。公积金贷款的不良率非常低,可以忽略不计。整个的证券化设计,对于次级,基本上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厚度。从整个的表现来看,基本上不用担心信用风险。第二块非常重要的问题,就是关于早偿的问题。实际上我们的观点和市场上绝大多数主流机构观点不太一样。三句话总结早偿风险:1、早偿是投资时必须考虑的问题,尤其是其影响到加权平均期限;2、早偿问题导致现金流上的不确定性。3、与国际市场不同,早偿导致的再投资风险相对较小。为什么投资的时候要考虑早偿,做房贷的都非常清楚,虽然我们的房贷是2030年,绝大多数的房贷在10年或者10年出头的时候,就被提前偿还完了。证券化当中,如果我们考虑早偿和不考虑早偿的时候,我们得到的债券期限差异是非常大的。比如说,武汉公积金为例,我们不考虑早偿,A档的期限是7.29年,如果考虑10%的早偿情况下,整个期限下降到3.65年。从历史上看,早期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早偿率可以达到15%左右。对公积金贷款来说,早偿率相对低一些,一般在5%8%左右。所以早偿对债券的期限或现金流的影响非常大,因此我们做投资或者在做分析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早偿的问题。相对而言,公积金的早偿对于现金流的影响没有RMBS那么大。主要的原因,一是公积金的早偿率相对更低,一般是5%8%,比普通商业贷款5%15%的比例要低很多。第二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,公积金贷款的早偿率稳定性非常强,比商业贷款的稳定性强很多。这两个特征意味着我们做现金流测算的时候,可以模拟出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现金流。第三,国内公积金贷款的早偿,并不一定导致再投资的风险。这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区别。美国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非常关注早偿,背后的逻辑实际是他关注早偿之后的再投资风险。如果我们分析中国和美国有什么区别,一般来讲美国的个人在做房贷的时候,往往拿到的是固定利率的房贷。市场收益率往下走的时候,用低成本房贷置换高成本房贷的动机非常强。这时候会出现大规模的早偿。因此投资者拿到现金流的时候,市场收益率处在下行的阶段上,所以我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再投资风险,这是美国的逻辑。国内是什么情况?国内的房贷,基本都是浮动利率,也就是和基准利率挂钩。央行降息的时候,你的贷款成本也是下降的,央行加息,你的贷款成本也在上升。你通过再融资的方式想得到财务上的好处,这与美国相比,你得到好处空间要小很多。早偿的主要原因,一方面是换房的需求,我要换房或者是再次进行交易性的需求。第二是季节性的因素,年初的时候大家发了奖金,有钱了,中国人不太愿意负债,会集中还掉一批。或者是整个房贷利率走高,我也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渠道,我觉得我的贷款成本太高,所以我愿意偿还一些贷款。还款之后投资者拿到钱,往往再投资的收益率并不低,从而导致再投资风险其实是相对比较可控的。

估值的问题,上海清算所的同事讲到了,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。当时我们在做一单项目的时候,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因为债券上市后,估值收益率很高,从估值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亏损。估值的问题对于基金、保险、银行理财这类机构的影响会非常大。估值的问题解决不好,实际上就可能对这些交易性投资者,来参与这类债券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估值问题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问题,包括现金流的预测、估值期限的选择(到期期限、加权平均期限、考虑早偿后的期限等)、估值方法等,比较复杂但确实对这个市场营销很大,因此包括清算所、中介和从业者,可以讨论更合适、更切真实情况估值的方法。

 

  四、对公积金证券化市场的展望。

在今年整个市场缺资产的情况下,公积金证券化肯定面临供不应求的一个局面。从供给方来说,尽管大家有发行的意愿,但发行量预计也不会特别大。一方面是成本的问题,公积金贷款利率比较低,可能出现成本倒挂;二是全国公积金总体还是处于结余状态,部分城市贷款比例比较高。对于个贷率比较高的地方,发行公积金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强。但对多数地方,要想把资产拿出来做证券化,尤其是还可能在亏本的情况下,意愿不是很强。从投资端的角度来讲,这个需求可能就非常大了。商业银行也好,理财也好,大的背景来说肯定是资产荒。一方面是资产荒,二是今年会出现一些违约事件,违约事件频发的情况下,公积金证券化这样的产品完全是求之不得的。所以市场的大格局是供不应求的,这样的情况下对各地方的公积金中心,可以考虑发行这类产品,来做一些融资的安排。

 

   从整个的证券化市场来讲,今年还是面临比较大的发展空间。所以,我们也愿意和公积金中心、市场同业,一起携手共同建设证券化市场,谢谢大家!